2)第474章 士绅代表的退让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一个新的消磨时间的办法,那便是去士绅代表大会的会场,听那些学生同士绅代表们的辩论。

  一边是大明时报上连篇累牍的批评,一边是现场百姓的围观起哄,原本意志就不怎么坚定的士绅团体,很快就屈服了。

  对于士绅代表大会是否要进行闭门会议,禁止百姓旁听的投票,最终收获了43张反对票和36张弃权票,也就是说投赞成票的代表,连一人都没有。

  士绅代表们这种色厉胆薄的表现,不仅大涨了围观学生和百姓的士气,更是让一直关注着大会的崇祯大失所望。这些士绅的表现,可一点都不像,他记忆中所谓的顽固和反动的封建守旧势力的代表。

  崇祯的想法其实并不正确,他所设想的那些顽固守旧势力,此刻大多数都还在乡下,守着自己的土地。而这些远离家乡和自己土地的士绅们,在一座陌生而充满了恶意的城市内,是无法显露出自己的强势的。

  更何况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士绅们,还是第一次遇到被皇帝直言斥责的状况。对于某些刚刚跑出故乡的士绅们来说,这同天塌下来的感觉也差不多了。

  会议刚开始时,那些曾经想要反对朝廷政策的士绅们,在受了这样的打击之后,气势顿时消沉了下去。

  “这套一、二、三年级的小学教材编制的不错,接下来礼部同翰林院合作,继续编撰四、五年级的小学课本好了。对于书院和学田的管理条例,礼部讨论出来了吗?”朱由检放下了手上的小学课本,对着面前的李天经和来宗道询问道。

  李天经同来宗道互相对视了一眼,方才开口对着崇祯回道:“经过了去年对各地书院和学田的调查,我们认为现在的书院教育的确有些问题。

  首先,现在各地书院聘请的老师虽然都是各地较有名望的学者,但是书院中教授的内容大多只有四书五经,只有少部分书院听从了朝廷的命令,设立了数学和自然学科,但也没有足够的教授这些学科的老师。

  其次,书院招收的学生,虽然号称有教无类,但是他们招收的学生很少出自百姓之家。就算是出自贫寒士人之家的,也相当少有。

  因此朝廷为鼓励向学之风,给予的学田免税制度,实质上大多成了不需要获得资助的地方大户子弟的学费。或者,某些大户干脆就把学田当做了逃税的手段。

  现在的学田管理,一是由朝廷派出学官管理(特指府、州、县等官学),二是由乡绅地主管理(多为私学),三是由学校生员自己管理。

  这样的管理,弊端实在太多。经办人往往上下其手,从中贪墨钱粮。所以,我们认为书院和学田制度的确是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崇祯点了点头说道:“这理由很好,颁发书院及学田改制政策时,可以把这些具体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