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章 深夜谈话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荒废人生,做点有利于国家和自己的事业。

  具体实施上,我打算让年满20尚没有取得秀才身份的童生,担任教师满三年即可自动获取秀才身份。而年满25岁没有取得举人身份的秀才,必须服从当地教谕的安排,在指定的学堂担任教师。这样一来,教师的来源问题也就解决了。

  招募30万教师,按每人每年20两年薪计算,计600万两。加上办学使用的笔墨纸砚等各项杂物,约再花费300万两,则每年需要支出900万两。要想满足这项支出,一是和东虏停战、并结束奢安之乱,则每年的军费就可省下数百万两。二是大力开展海外贸易,以关税补贴不足的义务教育费用。”

  对于崇祯描述的宏大计划和言语中洋溢的乐观精神,徐光启不得不站出来给他泼点冷水了。

  “陛下的想法不可谓不好,但是陛下,东虏为乱已经快要9年了,今日辽东东虏之势已经蔚为可观,陛下想要停战,但是东虏却未必肯收手啊。

  且东虏作乱后,我大明辽东之民陷于东虏手中哀嚎痛哭者,莫不翘首以待王师。陛下今日欲和东虏言和,则置辽东之民于何地?斑斑史书,今后又将如何记载陛下之名?为陛下计,不若先设置大学,修筑西洋火炮,扫平东虏解救辽东之民,整理推广农业改良耕种之术,待国库丰盈之后,再慢慢推行这义务教育之法不迟啊。”

  徐光启终于被崇祯描述的宏大的改革蓝图所打动了,在他看来,这个改革方案实现的可能性很高。而且这个改革方案不是张江陵的救时改革方案,如果大明真的能按照崇祯所说的这个方案走下去,那么也许大明现在所存在的弊政就真的找到了解决之道。

  正因为这个改革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很高,所以徐光启显得更加的小心翼翼了,他生怕步子跨的太大而招致朝堂上文官们的反对。

  只要把大学建立起来,熬过最初的2、3年,待到大学内培养的人才能开始做事了,崇祯想要改变大明的改革方案也就有了可靠的执行者。

  徐光启言辞恳切的劝谏,让朱由检犹豫了一小会。其实他也确实想过这些问题,但是他考虑的不是和东虏议和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名声,而是皇太极会不会按照他的计划同大明议和。

  作为一个后世的人,苏长青当然知道皇太极是女真野人中的异数。情商和智商都是不一般的高,虽然皇太极天天扯着脖子喊,要和大明议和。但是大约只有朱由检知道,皇太极从来就没想过要和大明议和。

  皇太极之所以高喊议和的口号,实质上是为了在政治上拉拢那些不想继续和大明打下去的女真贵族。他在政治上做出想要求和的姿态,但是在军事行动上从来没有放过任何打击大明的机会。皇太极美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