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4章 安德烈的中国行三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交易,毕竟对方还会替雄鹿号进行一番维修,还要买下他带来的货物。老实说,他船上的那些货物除了糊弄下东南亚的土著外,不管是在中国还是日本都卖不出什么好价钱。

  雄鹿号的造价高达3000英镑,这可是一大笔费用。在现在的英国,像他这样的乡绅阶层,平均也不过才每年400英镑的年收入。

  而雄鹿号也不是他个人投资的结果,是近7位乡绅的共同投资。不过在这条船上,他个人的投资超过了一半。这笔庞大的投资,在过去两年内并没有给他带来预想中的高额收益。

  除去每年的用度和分红之外,他只收回了1000英镑,平均每年收益500英镑,就比他在家乡经营自己的庄园稍稍高出一点。

  雄鹿号的确是条好船,但是安德烈却不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对于植物学和航海技术上颇有成就,但是在做生意上却从来没抓到诀窍。

  比如他第一次从欧洲前往印度的时候,运了一大批英国毛呢和法国的印花棉布,他显然没有预料到,毛呢并不适合印度的热带气候,而法国的印花棉布技术来自于印度。

  这是他第二次来到亚洲,不过却被公司派到了北大年商馆。安德烈倒也没什么抵触情绪,毕竟东印度公司并没有在印度大陆站住脚跟,而北大年起码离那个连地面上都铺着金砖的中国近了许多。

  和印度大陆相比,英国人在东南亚的商业活动显然更为艰难。因为在这片海域,不仅存在着英国的宿敌西班牙人,还有一个咄咄逼人,正处于上升期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存在。

  荷兰人不仅仅独占了香料群岛的贸易,甚至于想要独占马六甲海峡以北,太平洋以西海域的贸易独占权。在这场争夺贸易权的商业战争中,荷兰人丝毫没有顾及过,英国现在还是他们的新教盟友。

  安德烈并不打算就此向那些荷兰人屈服,他希望自己可以替公司打开通往中国的商路,但是当他抵达了中国之后,却觉得自己对于同中国贸易的期待似乎有些过高了。

  虽然英国的商船建造技术不及荷兰人,但是安德烈自认比起中国人那些近海航行的船只来说,依然要出色的多了。

  让他还在犹豫着没有答应对方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已经拥有了这世界上最为出色的商品,如果再让这些中国人学会,如何建造跨洋航行的船只,那么今后的大洋上还会有其他人的身影么。

  然而他心中还有另一个声音在劝说他,不过是让对方测量下船只的尺寸,那些中国人绝无可能就这么学会了如何制造一只好船,而他却能得到一笔不错的额外收益。

  虽然说只要好好保养,一艘木帆船可以使用数十年。但是往来亚欧之间的商船,却往往最为缺乏保养,平均使用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