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4章 新生活运动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厂的开办,极大的促进了文思院下属的纺织机械厂的发展,但是却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就是难以招募到纺织女工,还有就是棉花价格的不断上涨。

  在轧花机没有发明之前,分离棉花和棉籽是一项非常耗费人力的工作,这也使得北方的棉花种植规模,一直保持着缓慢的上升幅度。

  但是在文思院研制出轧花机后,最耗费人工的一个环节就已经突破了,而能够提供给纺织业的皮棉原料,已经不再是一个限制,制约棉纺织业产量的,反而变成了棉花种植的规模和亩产量。

  今年棉花价格的不断上涨,让不少田主打算把自己的田地改种棉花。但是对于有意投办棉纺织厂的豪门大族来说,这并不算是什么燃眉之急。

  毕竟他们手中本来就拥有着大量的田地,就算有朝廷颁发的粮田保持令,他们也能想出办法躲避过去。

  但是对于熟悉新式纺织机械和技术的工人,到现在为止,还必须依靠宫内开办的纺织工厂培训出来。

  于是主持宫内开办的棉纺织厂的主管太监,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些招募来的女工在自己的工厂内培训完毕,准备分配到新工坊去的时候,往往就辞职不干了。

  他派出人员调查了一番,立刻就知道了原委,新开办的几家棉纺厂,正在以高薪挖宫内棉纺厂的墙角。

  宫内棉纺厂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培养出来的女工,这些民办的棉纺厂只是花费了一点金钱就坐享其成了。

  这个事实让这位主管非常愤怒,一向都是宫内占别人的便宜,什么时候,轮到宫外占宫内产业的便宜了。

  他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想要找这三家新开办棉纺厂的麻烦,想让官府迫使这些棉纺厂关门,把自己的女工还回来。

  但是他知会的大兴、宛平两县,很快就回报他,本朝尚无法律禁止这种挖人的行为,官府也无能为力。

  这位主管太监听到两县的回报后,顿时就愣住了。替宫内办事,什么时候要谈法律了,这些棉纺厂都宫内的产业,也就是天子的私产。

  这些纺织厂背后的东家跟天子的产业过不去,当地县官居然说没有违法,这实在是有些蹊跷了。

  他于是再次调查了三家纺织厂的背景,才发觉这三家纺织厂果然不是他这个小小的宫内工坊管事太监能撼动的。

  这三家纺织厂,一家是周皇后的父亲周奎挂名开办的,另一家是刚刚册封为礼妃的田氏之父,田弘遇的产业,而最后一家则是听说有英国公府的背景。

  打听到了这三家纺织厂的背景之后,这位管事太监的怒气顿时不翼而飞了。但是他也发觉,就算他对此视而不见,也不是什么好事。

  这三家不过京城豪族用来探路的,在他们后面还有一批勋贵豪门准备跟风,据说要在一年内开办25万纱锭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