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5章 南下和会试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广东、海南就可以种植三季稻。

  既然要研究杂交水稻,自然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都要进行培育,以防止培育出来的稻种换个地方就无法增产了。

  所以朕希望你南下在太湖边上、海南岛两地,再开设两个稻种培育基地。需要的土地和人手,可以让当地的官府配合。江浙一带水稻种植经验丰富的老农很多,你也可以招募一些…”

  崇祯元年3月15日,在京师内城东南的礼部贡院,会试的最后一场考试终于开始了。

  会试又被称为春闱,每三年举行一次,都安排在三月份。会试分三场考试举行,三日为一场。

  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

  今天的策论题目是: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宋应星拿着手中的试题,一时大有感触。

  这些日子他都在燕京大学厮混,这所原本守卫森严的国子监,现在却变成了可以任何人都能自由进出的知识殿堂。

  只要不在大学内打架斗殴,毁坏公共财物,或是辱骂别人,守卫学校的警卫就不会来理会。

  不管是外地来的士子,或是本地的一些普通百姓,都可以在大学里散散步,甚至于偷偷的溜到某个教室内,旁听某个西洋传教士讲述奇妙的自然科学。

  宋应星从不习惯这种教学的方式,到喜欢上这种自由的治学氛围,不过是花了极短的时间。

  他那两位新近结识的友人决定不再参加科举,而是选择上燕京大学求学。甚至还邀请他一起去上大学。

  宋应星犹豫了许久,终究还是不甘心就此放弃科考,他决定先下场考试,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同两位好友一起上燕京大学。

  他28岁考中举人,3次入京赴考都告失败,现在都已经41岁了。可以说,他把自己人生最宝贵的时间都花费在了科举上。

  看到了今天的策题,他便不由想起了自己年迈的父母,他和兄长两人花费了半辈子的时间在科举上,但是依旧不能出仕,这实在是让他有些灰心了。

  他花了许久,才平复了自己心中感伤的情绪。接着他拿过了草稿纸,开始工工整整的用小楷打起了草稿。

  在另一间考房内,面容丑陋的江苏武进人管绍宁,看着策论的题目不过思考了片刻,就开始胸有成竹的打起了草稿来了。

  这场考试将要持续到明天,才能结束。虽然时间足够充足,但是考场内的士子们却都依旧紧张的低头打着草稿。

  当贡院的考生们忙碌了一天,太阳开始西斜的时候,朱由检也带着随从回到了城内。

  朱由检同柳敬亭在宣武门处分别,然后又跑去了象房。他不是去看大象,而是要去见见邓玉函和吴养性两人。

  朱由检拒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