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7章 勾结西夏(第二更)_大宋勇武赵宁郭京岳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边防并未轮调,一切如常。”

  张浚心中叹了一口气,而且此事关系重大,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

  真出了事,就只能他张浚出来一人把责任全担下来了。

  反正朝堂内外骂他在长安会战送人头的已经一大堆了。

  他也认了。

  所以啊,很多时候,翻看史书,会很疑惑,有些人老是打败仗,或者老是把事情搞砸,为什么皇帝还一直用这个人?

  真正参与过重大决策的都知道,大局不是像某些江左才子那样把局推算得环环相扣的。

  真实的世界里,局面是随时在变动的,世界是由无数个意外和巧合组成,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把局里的每一个人算死。

  所有的事,都充满了变数。

  没有上帝视野,面对真实世界的改革,古今中外,再如何睿智的改革者都无法肯定未来的格局。

  所以,谋全局者,必须要用敢于承担的人到关键岗位做事。

  换做一般人,面对眼下内忧外患的局面,坐在陕西总制置使的位置上,恐怕心态已经崩了,或者为了自保,放慢轮调,拖延进度。

  而从最高层面去看,西北的军政,再往后推,就是在自杀。

  再过一年,西夏武备充足后,就会全面开战。

  不经历改制的西北禁军,如何在经历宋金之战重创后,再面对实力增强的西夏?

  看张浚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履历,败仗一大堆,被当时的人扣上志大才疏的帽子,后世人看史书,一看他的履历,只会说一句:辣鸡,不会打仗,瞎搞。

  但他们不知道,在那种内部混乱不堪、人心不齐、外部强悍的局面下,谁来了都没用。

  反倒是来一个敢把事情往前推的人,至关重要。

  这样就不难理解,张浚在历史上多次闹出大事来,赵构还喜欢用他。

  赵构可能有争议,但赵构后面的宋孝宗赵昚对他也寄予厚望。

  关键时刻,这个人就敢雷厉风行地下决策,把局面顶住!

  “吴璘。”

  “末将在,你速速去环州,接任环州都统制,若是西夏来犯,随时做应敌!”

  “末将领命!”

  李仁礼没有在长安待太久,离开长安后,他一路往会州行去。

  会州是宋夏两国开互市的地方,李仁礼要去那里考察一下情况,再返回兴庆府做权益之策。

  十一月二十五日,李仁礼路过西安州。

  听闻西夏使者回国路过,西安州通判任得敬特意来拜访。

  任得敬问道:“贵使此次来我大宋,不知何事?”

  “小使前来见张浚张相公,想双方多开布匹贸易。”

  “原来如此,来来,我敬使者一杯。”

  酒过三巡,任得敬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他让自己小女儿出来,故意引诱李仁礼。

  这任得敬的小女儿生得格外水灵,李仁礼一看就移不开眼睛了。

  第二日,任得敬再次找到李仁礼,说道:“使者可愿纳小女为妾?”

  李仁礼笑道:“阁下是大宋官员,我是大夏亲王,恐怕不合适。”

  “使者,有一事在下要与你说。”

  “何事?”

  “只要在下跟你说了这事,还请使者在夏国国主那里为在下美言几句。”

  “哦?”

  “不瞒使者,在下早就有意投靠大夏。”

  “这是为何?”

  为何?

  此次轮调,任得敬已经看出由头来了。

  任得敬此人在历史上可是心狠手辣且老奸巨猾。

  轮调之后,朝廷恐怕要派人下来查账。

  他任得敬贪得无厌,只要一查,他必死无疑!

  “使者,如今陕西六路在轮调军防!”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